本篇文章3876字,读完约10分钟

昨天是华兴源庄、天骏和汉川智能的大日子。在科技板块“第一场秀”的聚光灯下,以制造业发达著称的苏州,由于这三家企业的集中亮相,迎来了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亮点时刻。三家公司率先上市,申请上市的企业总数名列前茅。苏州在科技板块找到了立足点,这是一个致力于科技型创新企业的资本市场板块。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为什么这么多苏州企业受到科技局青睐?苏州为什么能在科技创新上表现出如此的实力?

为什么是他们?

“核心技术”是这样提炼的

6月19日凌晨0点,华兴创业园备受关注。作为首批获批科技板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企业,华兴源创率先披露了上市安排和初步询价公告、股票代码688001和购买代码787001,使该苏州企业正式成为科技板的第一股。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在我们成立之初,我们的设备只是‘双枪’。”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文媛提到的“两支枪”是螺丝刀和烙铁。从简单的检查和维护到第一个独立的产品研发,从开发适用于整个平板显示器生产线的检查设备,到投资研发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测试设备,从成为夏普和BOE的供应商,再到将苹果、LG和三星列入客户名单,陈文媛和他的合作伙伴花了将近15年的时间。“在很多人的眼里,华兴源创从开会到正式上市只用了8天时间。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为主板上市做准备。”陈文媛告诉记者,“转向科学技术局”,华星圆圆创造的科技基因是“匹配的”。作为工业自动检测设备和整条生产线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华兴源创提供定制服务,其产品不仅自主研发,而且随着客户的不断更新,更新速度更快。以苹果手机为例,每一代新产品都需要华星源创在关键生产环节提供关键测试。"我们的测试设备从原理图到开发完成不超过90天。"正是由于这种不断的创新和快速的反应,华兴源创成为苹果在中国唯一的液晶面板检测设备供应商。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在华兴源创公司的展厅里,整面墙的专利证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两组数字:从2016年到2018年,在R&D的投资费用分别为1万元、1万元和1亿元,R&D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截至2018年,华兴源创的R&D团队已遍布美、韩、日、台,公司R&D员工占员工总数的45%。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R&D投资和专利数量是反映企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天骏科技和汉川智能也证实了这一点。作为特种设备制造商,天骏科技已申请117项专利,授予64项专利,其中31项授予发明专利。截至去年,天骏科技拥有的R&D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去年,R&D投资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我们想成为一家硬技术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徐熠华表示。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汉川智能是中国领先的电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国内智能制造设备行业为数不多的走出去与国外同行竞争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积累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等14项核心技术。到2018年,公司拥有R&D和技术人才占员工总数。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科技局在选择企业时注重把握科技创新的特点,包括关注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市地方监察局副局长周说,苏州市长期以来坚持以技术创新培育和引导企业发展,这符合科技创新局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知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的定位。从12家申报企业的现状来看,这些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11家是高新技术企业,11家得到各级科技计划的支持。有6家设备制造企业、3家生物医药企业、2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1家金属制品企业。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为什么是苏州?

面对科学技术委员会,我们准备好了

“科学技术局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知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强做大,这完全符合苏州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科技板块在改革试点领域发挥了作用,对苏州进一步构建发行上市、保荐承销、交易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具有深远意义。”记者从市地方财政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板块蕴含的战略意义和机遇,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准确对接科技板块。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年初,市政府召开专题研讨会,提出成立科技板块上市协调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我市科技板块上市工作,支持和引导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召开科技板块上市推进座谈会,动员各部门支持企业科技板块上市。全市还进行了多轮企业评选,提高了企业储备的准确性,加强了宣传和培训,先后培训了近300家企业,帮助更多企业了解科技板块的基本要求和上市路径。为更好地协调重点企业的困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了《苏州市鼓励企业科技板块上市意见》,加大对辖区内企业在意见有效期内申请科技板块注册的支持力度,并对支持企业科技板块在苏州上市的证券公司给予奖励。对于准备工作充分的拟上市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准备进展和具体问题,重点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推动企业的申报进度。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如果以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为主旨,高素质企业的储备是苏州企业科技板块“第一秀”成功的关键。近年来,苏州抓住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着力解决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企业。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苏州市制定了《关于加快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1+N”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案》等政策。目前,已累计有3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相关产值超过10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8%。在资本市场,“苏州生物医药军团”已经准备就绪,信达生物和基石医药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2月成功登陆香港交易所。博瑞生物公司获得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入场券”,也是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导者。企业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400多家科技企业和1万多名生物医药人才,形成了创新药物研发、高端设备和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培育创新型企业一直是苏州的重点。”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修订完善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训规则,将对仓储企业的支持从R&D费用补贴改为直接奖励支持,简化了企业申报流程和材料,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41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175家,居全省首位;共有3058家中小科技企业通过了评估,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6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R&D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机构设置率预计达到95%。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有多少主题和创新?

从企业创新到城市创新

“在科学技术委员会接受的12家企业中,有9家成立于2005年至2012年,在此期间,苏州不断加大对R&D的投资,大力引进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引进人才促进企业创新和创业,技术创新企业的高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市科技局局长张东迟告诉记者,科技企业的出现是苏州创新发展的力量。汇聚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升级,拓展创新主体,提升创新生态...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苏州依靠城市创新,为企业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在支持创新政策体系方面,我市在创新驱动发展的“1+3”政策基础上,充分结合原有政策,结合新的政策措施,适当增加奖励和补助,出台了《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市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释放创新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流通服”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没有人能谈论创新。苏州一直致力于聚集高素质人才,创造创新、宜人、宜居的城市环境,并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仅今年1月至6月,该市就新引进了464名长期外国专家;177个项目和223名海外专家入选我市第八批“海鸥工程”;全市新增4名国家级人才工程与创业专家和1名外国专家,共有262名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主要载体建设也在加快,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国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第四批全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省科技厅专家论证和科技部申报;我市有7个主要科技创新平台,已进入省级培育图书馆。“通过积极参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G60科技走廊的建设,我们正在通过互联互通不断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张东迟表示,沪昆高速公路(G60)将上海、苏州、杭州等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串联起来,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苏州企业参与建立了长三角G60科技走廊智能驱动产业联盟、G60科技走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长三角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等。,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业发展和增长积累能量。张东迟表示,苏州将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打造重大创新载体,积极构建省市协调发展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集群。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科技金融一体化的深化为科技企业的发展吸引了“活水源头”,而“创业贷款”、“科技贷款”、“信用保险贷款”等为大量进入市场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定制”服务。新发布的《关于实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顺利融资项目的意见》给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福音。《意见》明确了金融资源投入、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成本控制、金融服务改进、金融产品创新、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金融风险防控等七项关键措施。除信贷支持外,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包括设立专项引导基金,支持科技板块上市,支持优质企业登陆科技板块。“登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档案的更新换代有着深远而多样的影响。”记者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苏州按照“上市一批、申请一批、辅导一批、重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储备企业梯队,不断为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创造条件。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科创新闻网 简介:昨天是华星源创、天骏科技和汉川智能的大日子。在科技厅“第一场秀”的聚光灯下,以制造业发达著称的苏州迎来了这三家公司的集中亮相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昨天是华兴源庄、天骏和汉川智能的大日子。在科技板块“第一场秀”的聚光灯下,以制造业发达著称的苏州,由于这三家企业的集中亮相,迎来了科技创新与发展的亮点时刻。三家公司率先上市,申请上市的企业总数名列前茅。苏州在科技板块找到了立足点,这是一个致力于科技型创新企业的资本市场板块。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为什么这么多苏州企业受到科技局青睐?苏州为什么能在科技创新上表现出如此的实力?

为什么是他们?

“核心技术”是这样提炼的

6月19日凌晨0点,华兴创业园备受关注。作为首批获批科技板首次公开发行(IPO)的企业,华兴源创率先披露了上市安排和初步询价公告、股票代码688001和购买代码787001,使该苏州企业正式成为科技板的第一股。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在我们成立之初,我们的设备只是‘双枪’。”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陈文媛提到的“两支枪”是螺丝刀和烙铁。从简单的检查和维护到第一个独立的产品研发,从开发适用于整个平板显示器生产线的检查设备,到投资研发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测试设备,从成为夏普和BOE的供应商,再到将苹果、LG和三星列入客户名单,陈文媛和他的合作伙伴花了将近15年的时间。“在很多人的眼里,华兴源创从开会到正式上市只用了8天时间。事实上,自2015年以来,我们一直在为主板上市做准备。”陈文媛告诉记者,“转向科学技术局”,华星圆圆创造的科技基因是“匹配的”。作为工业自动检测设备和整条生产线系统的解决方案提供商,华兴源创提供定制服务,其产品不仅自主研发,而且随着客户的不断更新,更新速度更快。以苹果手机为例,每一代新产品都需要华星源创在关键生产环节提供关键测试。"我们的测试设备从原理图到开发完成不超过90天。"正是由于这种不断的创新和快速的反应,华兴源创成为苹果在中国唯一的液晶面板检测设备供应商。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在华兴源创公司的展厅里,整面墙的专利证书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这两组数字:从2016年到2018年,在R&D的投资费用分别为1万元、1万元和1亿元,R&D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为,,;截至2018年,华兴源创的R&D团队已遍布美、韩、日、台,公司R&D员工占员工总数的45%。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R&D投资和专利数量是反映企业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天骏科技和汉川智能也证实了这一点。作为特种设备制造商,天骏科技已申请117项专利,授予64项专利,其中31项授予发明专利。截至去年,天骏科技拥有的R&D技术人员占员工总数。去年,R&D投资在营业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达到了。“我们想成为一家硬技术公司。”该公司董事长徐熠华表示。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汉川智能是中国领先的电子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也是国内智能制造设备行业为数不多的走出去与国外同行竞争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积累了超高速精密曲面共轭凸轮技术等14项核心技术。到2018年,公司拥有R&D和技术人才占员工总数。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科技局在选择企业时注重把握科技创新的特点,包括关注是否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否有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基础和潜力。”市地方监察局副局长周说,苏州市长期以来坚持以技术创新培育和引导企业发展,这符合科技创新局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知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的定位。从12家申报企业的现状来看,这些企业都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11家是高新技术企业,11家得到各级科技计划的支持。有6家设备制造企业、3家生物医药企业、2家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和1家金属制品企业。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为什么是苏州?

面对科学技术委员会,我们准备好了

“科学技术局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方面,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知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做强做大,这完全符合苏州转型升级和优质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科技板块在改革试点领域发挥了作用,对苏州进一步构建发行上市、保荐承销、交易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也具有深远意义。”记者从市地方财政监督管理局了解到,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板块蕴含的战略意义和机遇,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准确对接科技板块。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年初,市政府召开专题研讨会,提出成立科技板块上市协调小组,统一指导和协调我市科技板块上市工作,支持和引导优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实现快速发展,召开科技板块上市推进座谈会,动员各部门支持企业科技板块上市。全市还进行了多轮企业评选,提高了企业储备的准确性,加强了宣传和培训,先后培训了近300家企业,帮助更多企业了解科技板块的基本要求和上市路径。为更好地协调重点企业的困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市政府办公室发布了《苏州市鼓励企业科技板块上市意见》,加大对辖区内企业在意见有效期内申请科技板块注册的支持力度,并对支持企业科技板块在苏州上市的证券公司给予奖励。对于准备工作充分的拟上市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的准备进展和具体问题,重点协调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推动企业的申报进度。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如果以政策支持和政府服务为主旨,高素质企业的储备是苏州企业科技板块“第一秀”成功的关键。近年来,苏州抓住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着力解决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的重大项目,培育了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企业。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例,苏州市制定了《关于加快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构建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1+N”发展模式的工作方案》等政策。目前,已累计有30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相关产值超过100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8%。在资本市场,“苏州生物医药军团”已经准备就绪,信达生物和基石医药分别于2018年10月和2019年2月成功登陆香港交易所。博瑞生物公司获得了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入场券”,也是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导者。企业所在的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聚集了400多家科技企业和1万多名生物医药人才,形成了创新药物研发、高端设备和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培育创新型企业一直是苏州的重点。”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我市修订完善了高新技术企业培训规则,将对仓储企业的支持从R&D费用补贴改为直接奖励支持,简化了企业申报流程和材料,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目前,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416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175家,居全省首位;共有3058家中小科技企业通过了评估,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收入6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6%;R&D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机构设置率预计达到95%。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有多少主题和创新?

从企业创新到城市创新

“在科学技术委员会接受的12家企业中,有9家成立于2005年至2012年,在此期间,苏州不断加大对R&D的投资,大力引进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引进人才促进企业创新和创业,技术创新企业的高增长是有目共睹的。”市科技局局长张东迟告诉记者,科技企业的出现是苏州创新发展的力量。汇聚创新资源,加快产业升级,拓展创新主体,提升创新生态...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苏州依靠城市创新,为企业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在支持创新政策体系方面,我市在创新驱动发展的“1+3”政策基础上,充分结合原有政策,结合新的政策措施,适当增加奖励和补助,出台了《建设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创新创业型城市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科研管理释放创新活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流通服”改革,激发创新主体活力。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没有人能谈论创新。苏州一直致力于聚集高素质人才,创造创新、宜人、宜居的城市环境,并在人才引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仅今年1月至6月,该市就新引进了464名长期外国专家;177个项目和223名海外专家入选我市第八批“海鸥工程”;全市新增4名国家级人才工程与创业专家和1名外国专家,共有262名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主要载体建设也在加快,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国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被批准为第四批全国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完成省科技厅专家论证和科技部申报;我市有7个主要科技创新平台,已进入省级培育图书馆。“通过积极参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和G60科技走廊的建设,我们正在通过互联互通不断扩大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张东迟表示,沪昆高速公路(G60)将上海、苏州、杭州等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串联起来,为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和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苏州企业参与建立了长三角G60科技走廊智能驱动产业联盟、G60科技走廊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长三角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等。,从而为下一步的工业发展和增长积累能量。张东迟表示,苏州将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力度,打造重大创新载体,积极构建省市协调发展的产业技术研究院体系,大力发展创新型企业集群。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科技金融一体化的深化为科技企业的发展吸引了“活水源头”,而“创业贷款”、“科技贷款”、“信用保险贷款”等为大量进入市场的科技企业提供了“定制”服务。新发布的《关于实施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顺利融资项目的意见》给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福音。《意见》明确了金融资源投入、融资渠道拓展、融资成本控制、金融服务改进、金融产品创新、信用信息系统建设、金融风险防控等七项关键措施。除信贷支持外,融资渠道将进一步拓宽,包括设立专项引导基金,支持科技板块上市,支持优质企业登陆科技板块。“登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档案的更新换代有着深远而多样的影响。”记者从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了解到,苏州按照“上市一批、申请一批、辅导一批、重点培育一批、储备一批”的工作思路,建立了储备企业梯队,不断为企业与资本市场对接创造条件。

“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关键词:编辑:全球新闻网

标题:“核心技术”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从“第一秀”看苏州科技创新软实力

地址:http://www.9u2j.com/wnylyw/3570.html